近來有社會人士提出:MATs(Multi-Academy Trusts)這種制度已經過時,甚至可能削弱學校資金的自主管理。很多剛來英國的家長對這個制度感到陌生,所以我整理了一些資料,加上個人經驗,希望幫助大家了解它的運作。
📘 什麼是 MAT?
MATs(Multi-Academy Trusts)是指同時管理多間 Academy 的信託機構。這些信託擁有高度自主權,取代地方教育局的角色,負責多間學校的:
1.中央領導與財務管理
2.人力資源及行政支援
3.課程發展與教育質素監督管理層是一套職業化的行政架構,有點像企業的董事會,包括 CEO、CFO、教育總監等。
📌 註:Academy 是英國其中一種地方學校形式,相對傳統公立學校具更高自主權,可自行管理資金與教學安排。
💰 MATs 會削弱學校的資金嗎?
某程度上會。因為:
MAT 管理人員如 CEO、CFO 一般是全職帶薪,而這些薪酬通常來自政府撥給學校的資金。
有些 MAT 會從各學校撥款中抽取 5–10% 作為中央管理開支。
🔄 不過,同時因為 MAT 中央化了一些重複性的工作(如人事、採購、IT 支援),也能節省部分成本。
✅ MATs 有何優點?
提升營運效率:學校不用各自建立完整行政團隊。
改善弱校表現:有些成功的 MAT 能透過專業團隊幫助學業表現落後的學校。
資源共享:教師培訓、課程設計、校外活動可以聯校統籌。
👂 但也聽過本地家長說,有些 Trust 會大力推行提升成績的計劃,令孩子壓力很大,家長也要配合,變成「學習至上的人間地獄」。
⚠️ MATs 有何缺點?
資源集中,前線學校壓力大:特別是小學,撥款本身不多,如果再要分一部分給中央管理,學校實際可用資源會減少。
自主性下降:校長在教學安排、資金使用上的彈性可能受限,難以根據社區需要作出調整。
制度企業化:管理層帶薪但成效不一定明顯,會讓人質疑資源是否合理使用。
🆚 相對而言,香港的宗教辦學團體(如聖公會、天主教)由義務性校董管理,宗教使命與社區服務導向更強,結構也較傳統。
🔍 家長可以如何檢視一個 MAT 的表現?
與選校一樣,要做些資料搜集:
一般來説,要查看旗下學校的學生公開考試學業成績、Progress 8、Attainment 8等等指標,但更重要是比較加入 MAT 前後的表現差異,例如找出學校加入 MAT 的年份,然後比較前後 3 年的數據變化及走勢。英國教育監察機構 Ofsted 也會對 MAT 或其成員學校進行評核,有些MATs會接受「Summary Evaluation」的整體審查報告。再仔細一些可以留意MAT的財務健康與資源運用,如:Companies House(MAT 為慈善公司,財報需公開)或DfE 或 ESFA 的財政審核報告,以及中央管理開支是否適度(如不超過學校撥款的 5-10%)等等。
在協助學校發展方面,特別留意MAT的教育願景和所實行的問責制,例如:公司治理結構(Governance Structure)是否清晰公開。一般MAT都有自己的社交媒體及網頁,定期發佈有關管理層的新聞、聯校活動(如:畫展、主題活動)及教師培訓的消息,而且不時會收集家長的意見。家長可以從這些細節上觀察MAT的運作及「野心」!
小結
MAT 制度不是一體適用,也不是完美制度。它能否為你的孩子所屬學校帶來實質幫助,很視乎那個 Trust 的管理能力與願景。作為家長,最重要的是保持警覺,主動了解學校的治理和變化,才不會被包裝好的詞語所誤導。
CREDIT: 蝸牛媽媽
Threads : @mummysnail_uk ( 每日更新)
IG : @mummusnail_uk
Facebook: 蝸牛媽媽mummysnailuk